文物古建筑智慧消防解决方案
一、文物保护单位暨寺庙存在的火灾隐患
1、文物保护单位实际情况复杂就目前文物保护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结构方面多为石木或者土木,这些建筑经过多年的空气和灯油侵蚀,部分已经发生碳化,木质材料中的含水量极低,较大的干燥度造成燃烧的可能性增强,并且在发生火灾时,烟热不易散失,温度升高快,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失控的局势;再者,这些建筑内部所存放的诸如哈达、垂帘、 幔帐、唐卡等物品多为可燃物,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除此之外,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密度相对比较高,当某处发生火灾后,很有可能因为火势的蔓延而殃及其他建筑,造成更大的范围失火。
2、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的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的分散性加大了电气火灾防治的工作难度。一方面,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往往远离城镇,在通讯和水源等方面存在限制性条件,一旦发生火苗,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分散性也导致对保护单位的常规化、细致化火灾隐患排查工作量和难度增加,虽然近两年加大了对火灾隐患排查和防范的人员投入力度,但仍然难以满足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
3、文物内部的电气火灾防范技术设备滞后与现代化的建筑结构与配套设施相比,文物保护单位的电气火灾防范体系几乎处于零,尤其是部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就导致对于电气火灾的检查与控制只能够通过人的力量来实现。在火灾监测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
4、用火用电管理不严,宗教和生活用火点多、使用面广,在做饭、采暖、照明等用火用电中不慎引起火灾。其次主要是电线老化,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绝缘破损,电气设备使用过长,过载等原因引起火灾。其中电气化火灾约占了 50-60%。
二、文物单位暨寺庙电气化火灾对策
1)部署智能用电数据消防安全预警系统,通过系统对电气线路剩余电流、电流电压、电弧等用电数据的监测,及时发现因线路、设施老化、用电设备异常等原因产生的电气火灾隐患并向管理部门提供整改建议。
2)利用现有用电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采取不穿墙、不打洞、不影响建筑整体外观的改造方案进行改造。
3)通过系统对电气线路上的实时电流以及电弧检测,对于人为用电过载和用电不均衡产生的电流异常提供实时预警,使管理部门将隐患快速定位,及时处置火灾风险。
4)通过系统对电气设施上主要节点的电线温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因接触不良、用电过载、线路老化等原因产生的电气火灾隐患。
5)基于系统平台为管理部门提供制度化、流程化的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平台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6)采用基于公有云的消防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可以为单位消防管理人员提供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联网设备24小时实时获得监测数据与预警信息,及时处置安全隐患。
返回顶部